香港散户之王曹仁超:40年投资增值4万倍
2020-04-14期货故事
40年投资生涯,两次一贫如洗,最终身价两亿,实现4万倍投资增值。
一个只有中学文凭的散户,却主笔了30年香港《信报》专栏,不仅大受公众追捧,甚至连港府高官也通过他的文章感受股市
一个只有中学文凭的散户,却主笔了30年香港《信报》专栏,不仅大受公众追捧,甚至连港府高官也通过他的文章感受股市
40年投资生涯,两次一贫如洗,最终身价两亿,实现4万倍投资增值。
一个只有中学文凭的散户,却主笔了30年香港《信报》专栏,不仅大受公众追捧,甚至连港府高官也通过他的文章感受股市冷暖。
他,就是香港股市传奇人物——曹仁超。大鼻子,大脑袋,天性乐观。
“尽人事,顺天意”,是他多年奋斗生涯最好的注解。
在他看来,中国正在行大运,A股市场也蕴含着机会,投资者信心加小心成功机会则更大。
曹仁超投资秘笈
■只有小量资本的散户一定要集中火力,才有机会赚大钱。
■挑选极具增长潜力的二线股,目光应放在3至6个月内。
■宁买当头起,莫买当头跌。
■追涨不买跌,止蚀不止赚。
■赢了三次钱,最好“得些好意须回手”,暂时离场冷静一下。
■股市投资最高境界乃顺势而行,坚持不抄底,不估顶。
千金难买少年贫困
曹仁超,原名曹志明,是上海富商之后,其祖父曾是代理洋烟生意的商场大亨;世事变化,曹童年未完便家道中落。
1951年,三岁的曹仁超随母亲前往香港投靠父亲,在他9岁时父亲不幸得了半身不遂,3年后即去世。从此,曹家母子的日子更加风雨飘摇。
曹父当年曾留下两万元遗产,以备三个儿女能顺利完成学业。但其中一万元被友人借走不还,这让本已困难的曹家雪上加霜。
看到母亲绝望的眼神,15岁的曹仁超只身前去要债,但费尽口舌也只要回来3000。贫穷,像一张网一样紧紧束缚着曹家母子。
为了节省开支,曹仁超全家每天的菜钱只有5毛。半斤豆芽、一碗鸭血、两块豆腐,是那段时间一家人最多的选择,而吃肉则成为了一种奢望。
可能正是因为早年的这段生活经历,使曹在富贵之后仍没有对鲍鱼、鱼翅感兴趣,他依然吃着30元一份的“碟头菜”。
家境贫寒的曹仁超,少年时期遭了不少白眼。十几岁时邻居丢了一颗金子,不问青红皂白便大骂是曹仁超所偷。后来邻居找到了,仍不还他清白,还称:“你这么穷,偷钱是迟早的事情。”
自那以后,邻居们无论丢什么,都会把脏水泼到曹仁超身上。从那时起,曹仁超心中只有一个理想,那就是赚大钱。
上世纪60年代,香港制造业兴起。1967年,无力升学的曹仁超仿效滞留香港的上海同乡,开始投身纺织业,在纺织厂里做机器维修工。
“母亲见我从小喜欢拆钟表和玩具,以为我对此感兴趣,便决定送我去学维修。”
实际上,曹只是对机械好奇,而且也并无维修天赋,因此6个月后便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。
随后他找了一家假发厂上班,“当时不愿离开是为了追女仔,也就是我的太太。”
显然,假发行业也不是曹仁超的立命之业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经同学介绍,曹有机会进入一家证券公司从业。
谁也未曾想到,这第三份工作却伴随了曹仁超一辈子,并从此成就了他的传奇生涯。“因为好奇才是本人的天性,喜欢研究为何股价会上升后又会回落?所以一入行便没有再离开。”
利用不规范的股市交易机制,三年时间从5000元赚到20万。
杠杆交易首尝财富滋味
在证券公司,曹要打扫日常卫生,还要做文员工作,一个月收入只有220元。为了多挣钱,曹下班后便去隔壁公司兼职打英文信,每天20元。一年之后,曹攒下了自己投资的第一笔本钱——5000元。
每天浸淫在股票交易中,曹慢慢发现了其中的挣钱秘诀。当年香港股市极不规范,不需要现金交割,股票买入后便可卖出,而两周后才会要求交款。
曹仁超利用这一机制,把自己5000元都投进去并不断进行买卖。最疯狂时,曹仁超只有1万现金,手中却握有100万股。
利用杠杆交易,曹仁超在1971年时本金增值40倍,达到了20万元。此时的曹开始飘飘然,甚至内心开始膨胀,广交四海朋友,而其中一名探长朋友差点让他的投资生涯彻底终结。
当年这位探长收受了不少贿赂,急需洗钱渠道。曹仁超投资天赋初露,探长便向曹许下十万年薪,两人合力成立投资公司。
为了表明诚意,这个探长还附赠曹仁超豪宅和奔驰汽车,让曹出入时配备保镖;面对这一切,幼时穷怕了的曹仁超均欣然接受。
此后,这些事被曹母获知,母亲大怒,骂曹仁超不孝,并以死要挟曹退出公司。无奈之下,曹只能回绝华人探长。
不料,此探长并不给曹轻易脱身的机会,曹仁超这才发现,自己已经身处险境。双方于是相约在酒楼进行谈判,情节如同《古惑仔》电影中的情节。“我永远记得他们说you can't get out(你别想脱身)!”
为了保护儿子,曹母拔出菜刀要和对方火拼,这才了结了这段纠纷。如今回想起来,曹仁超一生都感恩母亲。
“这一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母亲,她虽然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,但她有做人的道理。‘不义之财不可贪’的教训,亦令本人每当受到诱惑之时可抗拒而没有做错事。”
盲目投资,不懂止损,几十万财富瞬间缩水至7000元。
无知冒险九死一生
曹仁超能够初尝财富的滋味,要感谢香港股市所处的伟大时代。
上世纪60年代末,香港恒生指数还不到200点,到了1973年3月,恒生指数攀上1700多点;但这其中并非一路单边上扬,一次中级调整便让鲁莽的曹仁超跌入深渊。
1971年,恒生指数从406点下跌至278点,跌幅达31.5%。本来这种调整并不致命,但由于曹进行的是杠杆投资,十个瓶子一个盖,加上不懂得止损,致使其投资金额从几十万迅速缩水到7000元,财富几乎归零。
几十年后曹仁超回忆,自己那时太自大了,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。“连赚钱原因都不知道,这让自己吃了大亏。”
不过,当时的曹仁超年轻豪迈,拿着剩下的钱去饭店摆了几桌酒,和朋友庆祝自己人生首次破产,此举当时连饭店老板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疯了。
股市在完成中级调整之后继续向上,曹仁超的机会又来了。他拿着积蓄再次杀入股市,又斩获不少;欣喜过望的曹仁超不知道,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中。
股市连年上涨,投机之风日盛。由于市场监管松散,公司可以随便上市,终于让这场大涨的盛宴走向尾声。1972年,香港天线宣布上市。虽然招股说明书上清楚写着:“本公司刚成立,尚未开始经营,上市集资作研究和发展用途,对未来派息未能保证。”
但股民对此根本不关心。香港天线发行股价为1元,上市当日便上涨至50元。后来人们发现,只要在屋顶竖一根天线就能接收电视信号,香港天线的业务毫无价值,这个公司的上市成了国际笑话。
由于股市大涨,市场出现一些“鱼翅捞饭”、“教师文员辞职全职炒股”、“鲍鱼煲粥”、 “用大牛(港币500元钞票)点烟”等疯狂现象。
政府为了冷却股市,曾出动消防员以防火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,即香港股市史上的“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”事件。
1973年1月,曹仁超提前嗅到了市场即将崩溃的气息,随即卖掉所有股票,套现了50多万现金。
两个月后,香港股市最大规模股灾暴发,恒生指数从1774点暴泻到150点,跌幅高达91.5%,股民几乎全部破产。
逃过大跌之灾的曹仁超用10万元结了婚,还用15万在香港置业,成为那场灾难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儿。
1974年7月,恒指跌到478点,曹仁超自认为股市已经跌去73%,自然是到了抄底时机。
当时香港和记股票从最高位的48元跌至8元,跌幅超过80%,曹仁超开始逐渐建仓。
之后该股连续跌破7元、6元、5元直至4元,而曹仁超仍不断加仓,几乎将全部身家押在该股上。
但最后,该股一直跌至1元。曹仁超的账户资金从50万缩水至10万,熊市消灭了所有敢于抄底的人。
祸不单行,曹仁超当年又遭到公司的解雇。遭解雇当夜,曹仁超自感前途渺茫,在街上整整走了一夜。
第二天回到家时,曹仁超才知道妻子、母亲以为他寻短见去了,整整担心了一夜。这次的打击,成为曹仁超毕生难忘的经历。
由于曹仁超平时喜欢写股评,并经常被报刊登载,于是曹便加入了由林行止创办的香港《信报》,并成为专栏作家。
自此以后,便有了影响香港股民30年的“投资者日记”。
“尽人事,顺天意”,40年投资增值4万倍。“财富不重要,希望回报社会”。
地产股成就财富神话
由于和记企业投资失败,加上又有了新的工作,曹仁超终于安分了几年。到了1982年,香港经济景气大幅回升,终于又让他找到了投资机会。
根据《中英联合声明》,当时香港政府每年只能卖地50公顷。
曹仁超在报章上发表《三个政府逼香港人发达》的文章,称这项政策为“挤牙膏”政策,就像香港人排着队等刷牙,但是没有牙膏,所以牙膏变得很贵。之后他还发表文章称“饭可以不吃,但是楼不可以不买”。
1982年,曹仁超投入60万元买入几只地产股;香港房价从1983年约7000港元/平方米,涨到1997年的22万港元/平方米。
曹仁超从地产股中获利非常丰厚,1997年卖掉股票时,他的投资升值了30倍。
1990年,汇丰银行收购了英国米格兰银行,当时该公司股价在8港元至12港元之间,曹仁超将其持有到1997年,一直到80港元左右才抛售。
在这只股票上,曹仁超投资100万港元,赚到上千万港元。不过,后来汇丰银行上涨到150港元,这是曹当时未能预想到的。
1997年,曹仁超卖光了所有股票,并将资产转成美国债券形式,以便实现保值。除了股票,曹还开始涉足黄金投资。
1982年开始,他每月储一个金币,到2000年已经存了不少金币。
当金价由252美元/盎司上升到300美元/盎司,曹仁超便将手中金币全部沽售。
此后金价不跌反涨,一直升至350美元/盎司,曹仁超认为,黄金开始摆脱长期熊市而进入牛市,于是在350美元/盎司时买入1000两黄金,在750美元/盎司时卖出一半,850美元/盎司时全部清仓。这次操作,使其获利超过150%。
从最初的5000元起家,曹仁超最终积累了超过两亿港元的财富(不包括物业)。
在他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,止损成为他的投资铁律:“Cut lost or cut throat(止损或者自杀)!”曹仁超是一个地道的趋势投资者,他相信时势能造英雄。
对于财富,曹仁超自称看得不重。上世纪60年代希望自己有100万,80年代由于通胀又改为1000万。
而到了1990年,当他挣到自己的第一个1000万后,他再也没有要求了,其后的投资理由只是为了考验自己的眼光。
2009年开始,曹仁超已半退休,正逐步淡出传媒业,享受家庭之乐。曹仁超称,如果有余力,希望回馈社会帮助别人,并无其他要求。
据了解,曹仁超已将在内地出版发行的《创富三部曲》的所有版税,全部捐给“农家女实用技术学校”,用来资助贫困的农家女孩。
对话曹仁超
世上没有成功公式
记者:您如何看待自己4万倍的投资成果?
曹仁超:世上没有成功公式,本人相信“三分努力,七分天意”。1951年我如果没有来港,今天自己如何?
今天内地四十多岁者因巧遇祖国改革开放政策而成就非凡。而四十多岁的港人在香港可能遇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、2000年科网股爆破及2008年金融海啸而损失惨重。决定成功因素个人努力只占30%,如不努力连30%机会亦没有。
记者:很多香港股民将你视作奋斗目标,你如何看?
曹仁超:很多人视本人今天成就为奋斗目标,本人能够说的话是“尽人事、顺天意”。做人必须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,不要放弃,至于成功与否因受太多因素影响,不要太执著。
如成功是上天特别眷顾你,如不成功问题亦不大,反正已为理想目标奋斗过,亦无愧此生。
记者:您认为A股市场投资机会如何?
曹仁超:本人相信A股容易赚钱的日子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期,即2008年11月到2009年7月。2009年8月起内地投资者信心爆棚,本人反而担心A股进入异常反复期。
在新兴股票市场赢家只占20%,输家占80%,社会上有钱人只占总数3%。因此不要成为大多数,永远保持头脑冷静,有时需逆势而行(当然背后有充分理由才可)才可成功。
记者:您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有何建议?
曹仁超:中国目前正在行大运。中国国运进入反复向上周期,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反复无常。因此,不要因为长期看好而忽略短期因素(例如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A股跌幅很大)。作为投资者对未来要有信心,但在决定投资之前要小心。信心加小心成功机会才大。
成功的背后是资料搜集。欲登上喜马拉雅山,必须做足爬山准备功夫。世上无侥幸,所有成功人士背后是事前数据的搜集及时机的把握,小心行事,勇敢前进。
一个只有中学文凭的散户,却主笔了30年香港《信报》专栏,不仅大受公众追捧,甚至连港府高官也通过他的文章感受股市冷暖。
他,就是香港股市传奇人物——曹仁超。大鼻子,大脑袋,天性乐观。
“尽人事,顺天意”,是他多年奋斗生涯最好的注解。
在他看来,中国正在行大运,A股市场也蕴含着机会,投资者信心加小心成功机会则更大。
曹仁超投资秘笈
■只有小量资本的散户一定要集中火力,才有机会赚大钱。
■挑选极具增长潜力的二线股,目光应放在3至6个月内。
■宁买当头起,莫买当头跌。
■追涨不买跌,止蚀不止赚。
■赢了三次钱,最好“得些好意须回手”,暂时离场冷静一下。
■股市投资最高境界乃顺势而行,坚持不抄底,不估顶。
千金难买少年贫困
曹仁超,原名曹志明,是上海富商之后,其祖父曾是代理洋烟生意的商场大亨;世事变化,曹童年未完便家道中落。
1951年,三岁的曹仁超随母亲前往香港投靠父亲,在他9岁时父亲不幸得了半身不遂,3年后即去世。从此,曹家母子的日子更加风雨飘摇。
曹父当年曾留下两万元遗产,以备三个儿女能顺利完成学业。但其中一万元被友人借走不还,这让本已困难的曹家雪上加霜。
看到母亲绝望的眼神,15岁的曹仁超只身前去要债,但费尽口舌也只要回来3000。贫穷,像一张网一样紧紧束缚着曹家母子。
为了节省开支,曹仁超全家每天的菜钱只有5毛。半斤豆芽、一碗鸭血、两块豆腐,是那段时间一家人最多的选择,而吃肉则成为了一种奢望。
可能正是因为早年的这段生活经历,使曹在富贵之后仍没有对鲍鱼、鱼翅感兴趣,他依然吃着30元一份的“碟头菜”。
家境贫寒的曹仁超,少年时期遭了不少白眼。十几岁时邻居丢了一颗金子,不问青红皂白便大骂是曹仁超所偷。后来邻居找到了,仍不还他清白,还称:“你这么穷,偷钱是迟早的事情。”
自那以后,邻居们无论丢什么,都会把脏水泼到曹仁超身上。从那时起,曹仁超心中只有一个理想,那就是赚大钱。
上世纪60年代,香港制造业兴起。1967年,无力升学的曹仁超仿效滞留香港的上海同乡,开始投身纺织业,在纺织厂里做机器维修工。
“母亲见我从小喜欢拆钟表和玩具,以为我对此感兴趣,便决定送我去学维修。”
实际上,曹只是对机械好奇,而且也并无维修天赋,因此6个月后便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。
随后他找了一家假发厂上班,“当时不愿离开是为了追女仔,也就是我的太太。”
显然,假发行业也不是曹仁超的立命之业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经同学介绍,曹有机会进入一家证券公司从业。
谁也未曾想到,这第三份工作却伴随了曹仁超一辈子,并从此成就了他的传奇生涯。“因为好奇才是本人的天性,喜欢研究为何股价会上升后又会回落?所以一入行便没有再离开。”
利用不规范的股市交易机制,三年时间从5000元赚到20万。
杠杆交易首尝财富滋味
在证券公司,曹要打扫日常卫生,还要做文员工作,一个月收入只有220元。为了多挣钱,曹下班后便去隔壁公司兼职打英文信,每天20元。一年之后,曹攒下了自己投资的第一笔本钱——5000元。
每天浸淫在股票交易中,曹慢慢发现了其中的挣钱秘诀。当年香港股市极不规范,不需要现金交割,股票买入后便可卖出,而两周后才会要求交款。
曹仁超利用这一机制,把自己5000元都投进去并不断进行买卖。最疯狂时,曹仁超只有1万现金,手中却握有100万股。
利用杠杆交易,曹仁超在1971年时本金增值40倍,达到了20万元。此时的曹开始飘飘然,甚至内心开始膨胀,广交四海朋友,而其中一名探长朋友差点让他的投资生涯彻底终结。
当年这位探长收受了不少贿赂,急需洗钱渠道。曹仁超投资天赋初露,探长便向曹许下十万年薪,两人合力成立投资公司。
为了表明诚意,这个探长还附赠曹仁超豪宅和奔驰汽车,让曹出入时配备保镖;面对这一切,幼时穷怕了的曹仁超均欣然接受。
此后,这些事被曹母获知,母亲大怒,骂曹仁超不孝,并以死要挟曹退出公司。无奈之下,曹只能回绝华人探长。
不料,此探长并不给曹轻易脱身的机会,曹仁超这才发现,自己已经身处险境。双方于是相约在酒楼进行谈判,情节如同《古惑仔》电影中的情节。“我永远记得他们说you can't get out(你别想脱身)!”
为了保护儿子,曹母拔出菜刀要和对方火拼,这才了结了这段纠纷。如今回想起来,曹仁超一生都感恩母亲。
“这一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母亲,她虽然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,但她有做人的道理。‘不义之财不可贪’的教训,亦令本人每当受到诱惑之时可抗拒而没有做错事。”
盲目投资,不懂止损,几十万财富瞬间缩水至7000元。
无知冒险九死一生
曹仁超能够初尝财富的滋味,要感谢香港股市所处的伟大时代。
上世纪60年代末,香港恒生指数还不到200点,到了1973年3月,恒生指数攀上1700多点;但这其中并非一路单边上扬,一次中级调整便让鲁莽的曹仁超跌入深渊。
1971年,恒生指数从406点下跌至278点,跌幅达31.5%。本来这种调整并不致命,但由于曹进行的是杠杆投资,十个瓶子一个盖,加上不懂得止损,致使其投资金额从几十万迅速缩水到7000元,财富几乎归零。
几十年后曹仁超回忆,自己那时太自大了,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。“连赚钱原因都不知道,这让自己吃了大亏。”
不过,当时的曹仁超年轻豪迈,拿着剩下的钱去饭店摆了几桌酒,和朋友庆祝自己人生首次破产,此举当时连饭店老板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疯了。
股市在完成中级调整之后继续向上,曹仁超的机会又来了。他拿着积蓄再次杀入股市,又斩获不少;欣喜过望的曹仁超不知道,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中。
股市连年上涨,投机之风日盛。由于市场监管松散,公司可以随便上市,终于让这场大涨的盛宴走向尾声。1972年,香港天线宣布上市。虽然招股说明书上清楚写着:“本公司刚成立,尚未开始经营,上市集资作研究和发展用途,对未来派息未能保证。”
但股民对此根本不关心。香港天线发行股价为1元,上市当日便上涨至50元。后来人们发现,只要在屋顶竖一根天线就能接收电视信号,香港天线的业务毫无价值,这个公司的上市成了国际笑话。
由于股市大涨,市场出现一些“鱼翅捞饭”、“教师文员辞职全职炒股”、“鲍鱼煲粥”、 “用大牛(港币500元钞票)点烟”等疯狂现象。
政府为了冷却股市,曾出动消防员以防火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,即香港股市史上的“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”事件。
1973年1月,曹仁超提前嗅到了市场即将崩溃的气息,随即卖掉所有股票,套现了50多万现金。
两个月后,香港股市最大规模股灾暴发,恒生指数从1774点暴泻到150点,跌幅高达91.5%,股民几乎全部破产。
逃过大跌之灾的曹仁超用10万元结了婚,还用15万在香港置业,成为那场灾难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儿。
1974年7月,恒指跌到478点,曹仁超自认为股市已经跌去73%,自然是到了抄底时机。
当时香港和记股票从最高位的48元跌至8元,跌幅超过80%,曹仁超开始逐渐建仓。
之后该股连续跌破7元、6元、5元直至4元,而曹仁超仍不断加仓,几乎将全部身家押在该股上。
但最后,该股一直跌至1元。曹仁超的账户资金从50万缩水至10万,熊市消灭了所有敢于抄底的人。
祸不单行,曹仁超当年又遭到公司的解雇。遭解雇当夜,曹仁超自感前途渺茫,在街上整整走了一夜。
第二天回到家时,曹仁超才知道妻子、母亲以为他寻短见去了,整整担心了一夜。这次的打击,成为曹仁超毕生难忘的经历。
由于曹仁超平时喜欢写股评,并经常被报刊登载,于是曹便加入了由林行止创办的香港《信报》,并成为专栏作家。
自此以后,便有了影响香港股民30年的“投资者日记”。
“尽人事,顺天意”,40年投资增值4万倍。“财富不重要,希望回报社会”。
地产股成就财富神话
由于和记企业投资失败,加上又有了新的工作,曹仁超终于安分了几年。到了1982年,香港经济景气大幅回升,终于又让他找到了投资机会。
根据《中英联合声明》,当时香港政府每年只能卖地50公顷。
曹仁超在报章上发表《三个政府逼香港人发达》的文章,称这项政策为“挤牙膏”政策,就像香港人排着队等刷牙,但是没有牙膏,所以牙膏变得很贵。之后他还发表文章称“饭可以不吃,但是楼不可以不买”。
1982年,曹仁超投入60万元买入几只地产股;香港房价从1983年约7000港元/平方米,涨到1997年的22万港元/平方米。
曹仁超从地产股中获利非常丰厚,1997年卖掉股票时,他的投资升值了30倍。
1990年,汇丰银行收购了英国米格兰银行,当时该公司股价在8港元至12港元之间,曹仁超将其持有到1997年,一直到80港元左右才抛售。
在这只股票上,曹仁超投资100万港元,赚到上千万港元。不过,后来汇丰银行上涨到150港元,这是曹当时未能预想到的。
1997年,曹仁超卖光了所有股票,并将资产转成美国债券形式,以便实现保值。除了股票,曹还开始涉足黄金投资。
1982年开始,他每月储一个金币,到2000年已经存了不少金币。
当金价由252美元/盎司上升到300美元/盎司,曹仁超便将手中金币全部沽售。
此后金价不跌反涨,一直升至350美元/盎司,曹仁超认为,黄金开始摆脱长期熊市而进入牛市,于是在350美元/盎司时买入1000两黄金,在750美元/盎司时卖出一半,850美元/盎司时全部清仓。这次操作,使其获利超过150%。
从最初的5000元起家,曹仁超最终积累了超过两亿港元的财富(不包括物业)。
在他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,止损成为他的投资铁律:“Cut lost or cut throat(止损或者自杀)!”曹仁超是一个地道的趋势投资者,他相信时势能造英雄。
对于财富,曹仁超自称看得不重。上世纪60年代希望自己有100万,80年代由于通胀又改为1000万。
而到了1990年,当他挣到自己的第一个1000万后,他再也没有要求了,其后的投资理由只是为了考验自己的眼光。
2009年开始,曹仁超已半退休,正逐步淡出传媒业,享受家庭之乐。曹仁超称,如果有余力,希望回馈社会帮助别人,并无其他要求。
据了解,曹仁超已将在内地出版发行的《创富三部曲》的所有版税,全部捐给“农家女实用技术学校”,用来资助贫困的农家女孩。
对话曹仁超
世上没有成功公式
记者:您如何看待自己4万倍的投资成果?
曹仁超:世上没有成功公式,本人相信“三分努力,七分天意”。1951年我如果没有来港,今天自己如何?
今天内地四十多岁者因巧遇祖国改革开放政策而成就非凡。而四十多岁的港人在香港可能遇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、2000年科网股爆破及2008年金融海啸而损失惨重。决定成功因素个人努力只占30%,如不努力连30%机会亦没有。
记者:很多香港股民将你视作奋斗目标,你如何看?
曹仁超:很多人视本人今天成就为奋斗目标,本人能够说的话是“尽人事、顺天意”。做人必须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,不要放弃,至于成功与否因受太多因素影响,不要太执著。
如成功是上天特别眷顾你,如不成功问题亦不大,反正已为理想目标奋斗过,亦无愧此生。
记者:您认为A股市场投资机会如何?
曹仁超:本人相信A股容易赚钱的日子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期,即2008年11月到2009年7月。2009年8月起内地投资者信心爆棚,本人反而担心A股进入异常反复期。
在新兴股票市场赢家只占20%,输家占80%,社会上有钱人只占总数3%。因此不要成为大多数,永远保持头脑冷静,有时需逆势而行(当然背后有充分理由才可)才可成功。
记者:您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有何建议?
曹仁超:中国目前正在行大运。中国国运进入反复向上周期,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反复无常。因此,不要因为长期看好而忽略短期因素(例如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A股跌幅很大)。作为投资者对未来要有信心,但在决定投资之前要小心。信心加小心成功机会才大。
成功的背后是资料搜集。欲登上喜马拉雅山,必须做足爬山准备功夫。世上无侥幸,所有成功人士背后是事前数据的搜集及时机的把握,小心行事,勇敢前进。
很赞哦! ()